欧陆-欧陆娱乐-欧陆注册【高质量一站式服务】

      新闻中心

      联系人:孙经理

      电话:025-85581709

      手机:13809042500

      服务号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科进公众号

      综合新闻

      所在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综合新闻

      社会急救系统等待一次“心肺复苏”

      作者:南京科进    浏览:41    发布时间:2016/7/6 11:33:54

        34岁的乘客金波晕倒在北京地铁站台上不幸身亡之后,有关中国社会急救体系的讨论又一次进入了公众视野。

        在金波生前担任副主编的天涯论坛上,不乏一个普通急诊医生的真心话这样的话题。但这一次,引发讨论的是他本人的猝死。

        629日晚,北京地铁6号线呼家楼站的站台上,正在回家路上的金波倒在地铁屏蔽门前的人流中。他得到了陌生人的急救,但没能苏醒。

        身为一位在网络空间颇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和一对双胞胎女儿的父亲,金波之死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其实,公共场所发生心脏骤停的病例屡见不鲜。几乎每一起此类事件之后,都能听到急诊科医生发出的零星呼吁,包括对倒地者及时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以及为公共场所配备救命的电除颤设备。如果在呼啸的救护车到来之前得到有效急救,一些停跳的心脏完全可以复苏。

        每一个逝去的生命,都应该能够推动社会急救体系的一点进步,拥有28万名微博粉丝的广州医生王西富在他的微博账号急诊夜鹰中指出。

        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这位医生看到的,是悲剧的一再重演。

        如果只是等待,等救护车等于等死

        地铁站里,双腿并拢、蜷缩一团、左手捂着心脏部位的金波,得到了多位陌生乘客的施救。

        两名年轻的女乘客跪下来,轮流给他做了人工呼吸。一名讲英语的外国姑娘主动上前,双手叠在他的胸前,开始了有规律的连续按压,尝试做心肺复苏(CPR)。

        此时,站内工作人员一边疏散乘客,一边拨打急救电话。

        王西富根据现场录像挑出的瑕疵包括:从急救过程来看,施救者很多时间花费在犹豫、商量及人工呼吸上,胸外按压用时很短,只持续了55次。在场地铁公司员工没有直接参与施救。很显然,地铁站里没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他为此撰写的有关分析文章流传甚广,强调此事折射北京地铁急救系统性缺失

        等到金波被送到距离地铁站约一公里外的朝阳医院,急诊科医生发现,他已没有生命体征,属于突发性心脏病猝死。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王西富形容,当时患者的心脏就像是一个失去控制、混乱颤动的泵,只能实现正常心脏跳动25%~30%的血液吞吐,但是,施以得当的心肺复苏,一直坚持到救护车到来,就会有一线的希望。

        王西富坦言,绝大多数心脏骤停者都等不到救护车的到来。只能靠自救和互救,等急救车相当于等死。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2014》报告显示:全国每年发生心脏性猝死预计为54.4万例。相当于每分钟约有1人发生心脏性猝死。

        而日本急救医疗财团的《2010日本急救复苏指南》显示,在日本,由市民发现的心脏骤停患者,由急救队实行电击的情况下,一个月后的社会回归率是17.9%,而由市民实行电击的情况下是35.8%,是前者的两倍。

        王西富对抢救金波的三位女子赞赏有加,对于普通公众来说,抢救心脏骤停是一场遭遇战

       

       

      相关标签:经颅多普勒

      上一篇:过量摄入盐增加患高血压风险【经颅多普勒】

      下一篇:骨质疏松成老年人 "隐形流行病" “不会吃”是主因

      友情链接:
      ;